第129章125.致知典仪,武道六品(三更一万一千字)
虽然徐永生在九品境界时针对儒家五常的选择不是秘密,但宁山此前不一定知情。
如此赶巧,让徐永生也有些感慨。
他放下茶杯微笑:“这是要迎难而上啊。”
宁山难得赧然:“先生说笑了,学生是想着,成就‘仁’之玉璧后可以方便后续其他儒家五常的修炼,就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了。”
徐永生微笑看着面前少年。
对方仍然坚毅刻苦,但相较于自己与他初相识的时候,赫然已经有了一些改变。
他不敢打包票这样的改变一定是好的,只能说,作为老师,他希望自己带来的影响能让对方未来人生路更顺利少许便好。
只是可惜,似宁山这般出色的苗子,在民间终究少见。
义塾里来来去去,经徐永生教导过的蒙生已经超过两百,但即便加上宁山,得他举荐入读学宫外院的少年少女,一共也只得三人,能参加今年二月学宫“提前批”考试的唯有宁山一个。
参考往年资料,这个概率在他看来,甚至已经是出乎意料的高了。
但对照名门望族的成才几率,自然远远不足道。
徐永生倒无挫败之感,只觉路途尚远,仍需继续砥砺前行。
关于第三枚“仁”之玉璧,要求义塾授课的时间是一年。
准确说来,是三百六十天。
徐永生自去年五月底开始,因为刚过去的盛景十年多出一个闰月,所以到今年盛景十一年四月底,他便成功完成此番历练。
感受着腰椎地阁第三层里五常之仁再次充盈升腾,徐永生彻底奠定修行根基,做好准备去参加七品升六品的儒家典仪。
除此之外……
“虽说晚了能有半年,但总算不比你慢,还好,还好!”谢初然将和徐永生同期参加这次致知晋升典仪。
她一直只缺第二把“义”之古剑的相关历练没有完成,又不愿意像许媛那般搞“技术性手段”来救人于水火危难中,于是便一直拖下来。
谢初然此前便有打算,如果在河洛东都一直没有机会,便索性请假回朔方。
好在她运气没有差到离谱的程度,今年三月份期间凑巧碰上路人遇险,于是谢三娘见义勇为拔刀相助,救人的同时,也完成自己关于第二层“义”的历练。
算起来,还比徐永生完成第三层“仁”的力量早一个来月。
谢初然这就不着急了,悠哉悠哉等着徐永生一起。
“多蒙三娘相候。”徐永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