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想合作,增加铁路运输量是势在必行,这需要两边都同时推进。
赵繁不仅记下来,还嘱咐徐丰:“你让人算一下成本,谈判的时候最好提一下。”
徐丰觉得赵繁挺疯狂的,不仅要了别人的廉价能源来升级本国的工业,竟然还想让对方分摊修路的成本。
刚才他不太确定赵繁的意思,特地询问,对方就是那个意思,直言两边的轨道问题,修路的时候最好是合作。
不管是新闻报道或者内部信息,还是从接触的这段时间来看,赵繁根本不是说大话的人。
很多不可思议的提议,一开始谁都觉得做不到,可偏偏他就能借助各方势力,最后推动落地。
特别是欧盟的成立,国内谁都知道赵繁在背后的手笔,国际上其实也都知道,这也是大家都认为他是外交方面的天才的原因。
这位天才不仅工作干得挺出色,生活也随时兼顾着。
5年计划的工作大致安排下去后,他就带着老婆和儿子去逛东北的早市。
统一发展方向运动的影响没有历史上那么严重,也没出现禁止买卖的事件,这边的早市可是出了名的繁荣,甚至还上过报纸和电视。
小承宇在国外出生,即便回国这一年,也都在高级小区轮转,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有烟火气息的景象。
看着东张西望的儿子,赵繁好笑地问道:“第一个感想是什么?”
小承宇立刻回答道:“人超级多,食物也很多,一点都不像老师形容的华夏情况。”
孩子刚出生的时候,加奥为了和赵繁接触,特地去打听华夏送新生什么礼物,结果打听到的是建国以前的风俗。
赵繁说的老师应该是法兰西幼儿园的老师,连他们的外交人员都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,更不要说普通的教职人员了。
因为小承宇是个亚裔,那里的老师肯定会讲一些他们认为的华夏的情况,比如贫穷落后,物质匮乏。
历史发生了转变,华夏现在的物资虽然不如21世纪那么丰富,可也没外国人讲得那样吃不起茶叶蛋。
至于儿子说的人多,赵繁也有点尴尬,即便是70年代,其实华夏的人口是真的不少了。
可能是日子好过了,这两年人口暴涨的情况,让统计部门都有点担心。
赵繁牵着儿子一边观察,一边给他讲解:“人多是因为这是早市,大家会来买一天或者好几天的用度,食物多也是一样的。”
然后他纠正了法兰西老师的错误观点,华夏贫穷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老黄历了。
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