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墨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浮墨小说 > 皇明 > 第164章 西铎钩机,紫宸诘玄

第164章 西铎钩机,紫宸诘玄(4 / 6)

真出现这种情况,王朝都能够崩塌。

徐光启略一沉吟,躬身答道:“回陛下,若遇连年干旱,臣以为当以‘开源节流’四字为纲。

其一,可效泰西水法,于北直隶推广凿深井、造龙尾车(螺旋提水器),引地下水灌溉。

其二,改种耐旱作物如番薯、玉米,此二物乃臣从福建引种试验,虽旱年亦可保收成。

其三,仿宋人‘区田法’,深耕蓄墒,兼以砂石覆盖田土减少蒸发。”

他偷瞥皇帝神色,又补充道:“臣曾与耶稣会士研讨,彼国应对旱灾时,除水利外更重‘预仓积粟’。请陛下敕令州县设常平仓,趁丰年储粮备荒,再严查胥吏贪腐,方可保灾年不乱。”

朱由校闻言搁下朱笔,目光渐亮。

这些举措暗合后世科学抗旱之法,更难得徐光启未因司礼监太监提及锦衣卫而自乱阵脚,反借西学话题坦然进谏。

朱由校目光微动,追问道:“卿所言番薯、玉米二物,如今京畿可有种植?此等作物原产何地?引种过程可有记载?”

徐光启躬身答道:“回陛下,番薯原产吕宋(菲律宾),万历二十一年由闽商陈振龙冒死藏藤苗于缆绳中偷运至福州。

其子陈经纶献于福建巡抚金学曾,在闽中试种抗旱有功。

臣于万历三十六年丁忧居沪时,托商船从福建购得薯藤,在徐家汇开辟桑园试种三年,确证其‘亩收数十石,胜种谷二十倍’,且旱涝蝗灾不能伤。”

稍顿后继续道:“至于玉米,乃嘉靖年间由佛郎机人经广州传入,初称‘番麦’。万历《留青日札》曾载‘茎如蔗高,粒如芡实’。

臣在天津屯田时发现,此物耐旱性虽稍逊番薯,但生长期短,可与豆类间作。现顺天府农户偶有种植,多用作牲口饲料,实乃暴殄天物。”

臣已编纂《甘薯疏》《芜菁疏》等农书,详载栽培要诀。若陛下允准,可命福建布政使司调运薯种,由九边屯田军户先行推广。”

番薯的原产地不是吕宋,应是南美洲,应是被人带到吕宋去了。

不过对于徐光启来说,能知晓番薯、玉米之事,可见其当真是有几分本事的。

一腔救国救民之心,那还是有的。

朱由校现在,就缺这种能够救国的人才!

若是番薯与玉米能够在全国适宜耕种之地推广,将会大大减轻明末大旱带来的影响。

朱由校指尖轻叩御案,沉声道:“徐卿所献之策甚善。然若朕欲将番薯、玉米广植天下,当有何等阻碍?”

徐光启闻言,心中又惊又喜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